+++ to secure your transactions use the Bitcoin Mixer Service +++

 

收藏本站
《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》 2000年04期
加入收藏 投稿

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与鲁迅

蔡少薇  
【摘要】: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,胡适与鲁迅的思想、著作至今仍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。他们与其他先驱者一道 ,以《新青年》的团队精神相互呼应 ,共同开创了全新的文学方向 ,使白话诗和白话小说从此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。他们也为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,创建新型的社会与人生而协同作战。考虑到几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鲁迅的研究和评论已相当充分 ,对胡适的研究则是近年才真正开始 ,故本文着重从胡适这一方面论述“五四”时期二人在文学贡献和人生观念方面的相同点 ,并初步比较了二人各自的留学生活对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影响
【作者单位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!100029
【关键词】中国 现代文学 胡适 鲁迅 比较
【分类号】:I210
【正文快照】:
胡适与鲁迅都成名于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时期,那也是他们各自最辉煌的时期。八十多年过去了,他们所开创的文学方向仍在继续,他们的思想、著作以及人格魅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丝毫不减。将“五四”时期的胡鲁二人作一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。虽然海峡两岸由于政治立场的原因,对

【相似文献】
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
1 邓大河;瞿亚红;;中国幼儿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探究[J];文学界(理论版);2011年07期
2 卢思哲;;窦娥与赵五娘形象之比较[J];语文学刊;2011年12期
3 赵丽娟;;浅析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的“圣贤”描写[J];才智;2011年19期
4 时国强;;陶谢孤独情怀之比较[J];名作欣赏;2011年20期
5 刘晓萍;;狄金森对余光中、夏菁、汪国真诗歌的影响[J];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;2011年02期
6 焦随东;;中国福[J];曲艺;2011年07期
7 娄扎根;;远古灵光的探询——读孟宪明先生新著《中国经典神话》[J];焦作大学学报;2011年02期
8 何更生;丁晴;;中美鲁迅作品教学的差异及启示[J];全球教育展望;2011年07期
9 王鼎均;;中国在我墙上[J];青年博览;2011年19期
10 黄予慧;;“无我之境”与“有我之境”——陶渊明与谢灵运隐逸诗境界之比较[J];青年文学家;2011年16期
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
1 汪超;;明人夏言词与稼轩词比较刍议——以夏辛二人信州词作为中心[A];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[C];2007年
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
1 巫晓燕;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[D];山东师范大学;2005年
2 陈振华;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[D];山东师范大学;2006年
3 刘玉霞;中国当代言情小说女性原型研究[D];苏州大学;2007年
4 任晓彤;元杂剧语气词研究[D];中央民族大学;2007年
5 赵新林;Image与“象”——中西诗学象论探源[D];四川大学;2005年
6 程嫩生;戴震诗经学研究[D];浙江大学;2005年
7 甄炜旎;《元刊杂剧三十种》研究[D];复旦大学;2007年
8 王永兵;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[D];山东师范大学;2006年
9 李国平;上海市民的精神“大世界”[D];苏州大学;2008年
10 代智敏;明清小说选本研究[D];暨南大学;2009年
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
1 校来满;历史的想象与重构[D];苏州大学;2008年
2 朱姝;娇红记研究[D];苏州大学;2005年
3 常清;鲁迅、郁达夫小说比较论[D];安徽师范大学;2005年
4 张震萍;五四时期西方书信体小说的传入与中国书信体小说的兴起和衰落[D];湖南师范大学;2007年
5 高青;《人间词话》与《蕙风词话》比较[D];山东师范大学;2005年
6 赵建国;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研究[D];兰州大学;2007年
7 赵鹏;鲁迅与吴组缃小说比较论[D];辽宁师范大学;2007年
8 宋东波;体验与妙悟[D];首都师范大学;2005年
9 张美玉;中越寺庙汉字对联文化研究[D];广西大学;2005年
10 支月竹;理性的国度与感性的世界[D];辽宁师范大学;2007年
 快捷付款方式  订购知网充值卡  订购热线  帮助中心
  • 400-819-9993
  • 010-62791813
  • 010-62985026